投履歷都沒有回應?客製化履歷、建立投遞策略,有效提高履歷能見度


投履歷都沒有回應?客製化履歷、建立投遞策略,有效提高履歷能見度
▲投履歷都沒有回應?客製化履歷、建立投遞策略,有效提高履歷能見度

這篇文章會提到以下兩大主題:

  1. 客製化履歷:從 10 秒中脫穎而出,讓履歷在HR面前活下來的關鍵技巧
     
  2. 履歷投遞策略:沒人理我怎麼辦?鎖定目標、蹲低跳高,起飛囉!

 

 

 

如何客製化履歷?先抓住履歷呈現方向
教學之前,先透過獵頭故事告訴你:企業招募時在想什麼?
獵頭公司的運作中,很重要的一個關鍵是「把求職者簡單介紹給客戶」,目的是要讓客戶「對求職者有興趣」,並且進一步的「約面試」。

在進入獵頭產業之前,我以為獵頭的工作是「發覺求職者的賣點、賣給企業」, 後來我發現這完全是個錯誤的
想法。獵頭實際上在做,是聚焦求職者的賣點

怎麼聚焦?善用減法!

當我們要替客戶找一個「秘書」,且強調「要常常安排主管出差行程」的人,我要怎麼跟我的客戶做「簡介」? 就算求職者他過去的關鍵成就,甚至工作90%的時間都不是在做「安排出差」這件事情,我們就會把他過去一丁點兒跟「安排出差」有關的事情條列出來,佔很大的欄位,因為第一印象很重要,而且有了第一印象,才有第二印象。當客戶想約面試時,才會再跟客戶詳細講「求職者過去工作主要做的事情」。 (當然,前提是我們認為這個求職者質是好的,才會冒這個風險。)


寫履歷時,要先將自己符合職缺的能力聚焦,建立好的第一印象!

請先針對「這個職缺到底需要怎麼樣的特質?」進行履歷客製
我們當然不可能像獵頭一樣了解 HR、了解客戶,但我們可以從人力銀行上的「職缺敘述」來猜,也可以從前面做的「產業研究」來猜,試著去找到這個職缺所需要的特質, 並將「自己的特質、經歷、求職方向」與職缺做連結!以我自己當例子, 我自己的目標是「進數位行銷產業」, 想做的工作有「企劃」跟「業務」:

因此在投企劃的時候,我將我的經歷著重在:

  1. 經濟系 (Excel、數據分析、趨勢分析)
  2. 數位行銷實習 (報表處理、周/月成效分析)

投業務的時候,我將我的經歷著重在:

  1. 獵頭實習 (業績業績業績業績業績業績業績)
  2. 社團經歷 (外向、目標導向、喜歡接觸人群&分享)

我認為我該拿的面試都有拿到、有面試的工作都有拿到offer。 最後,分享一個「優化人力銀行排名小技巧」給大家, 如果你現在待業,且想要在很多企業面前曝光, 你就天天微幅修改你的履歷、關閉履歷再開放!
因為有修改的履歷、新開放的履歷,會優先曝光在HR面前!

履歷投遞策略:沒人理我該怎麼辦?
雖然很不想面對這個事實,但如果第一份工作目標訂太高、期望太高, 高過自己的實力,自然而然面臨的就是期望落空所帶來的失望。尤其是念好學校的朋友,身邊的同學畢業理組都是科技大廠、文組都是金融儲備幹部、外商FMCG甚至顧問業,完全拉不下臉去做很一般的工作,甚至有奇怪的想法是「進到了本土公司、小公司就無法翻身」的奇怪思維。

我的想法是:

如果你有一個很夢想的工作,你現在達不到,那麼,你做什麼工作一兩年後,可以達到呢?如果有,你為什麼不先累積個一兩年呢?

所以我的履歷投遞策略會是:

如果投出去的履歷都沒人理,那我可能就會開始考慮和「理想工作」相較之下競爭比較不激烈,但卻「有一定程度相關性」的工作是什麼?我可以從中累積到哪些「理想工作」可能需要的能力?

是不是可以先「蹲低」找出這些自己比較有把握能拿到offer的職缺來投履歷,培養自己的能力 ,1-2年後,再試著「跳高」找到更接近「理想工作」的職位,之後再把握機會飛高。

我舉一個發生在我好友身上的例子,他是政大非商學院的學生,兵役一結束面臨找工作問題時,也是想找外商品牌的工作,不管是業務或是行銷,但事與願違,大學時期沒有實習、沒有相關商業競賽又非商學院,連面試都沒有!

但他很明確知道,他要做「FMCG」產業,可能是吃的喝的,也可能是穿得用的,反正要「貼近生活」的產業。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常常在被說沒發展性的「百貨公司樓管」,想法很簡單,如果我能一開始就進我去的品牌、做我想做的工作,我當然去,但如果現階段市場上太多人比我適合,就先進到這個產業圈子、無論是什麼工作,累積一點工作經驗,並在做這份工作的同時去思考:

如果我是 Nike,我要怎麼管理在這間百貨的業績?我要跟誰溝通?跟誰打好關係?

如果我是 New Balance 呢?我要怎麼搶贏 Nike 的生意?我要怎麼跟客戶溝通?

誰跟誰是絕對的競品關係?他們在這間百貨業績如何?別間百貨呢?為什麼?

雖然三年後的今天,他沒有去最當初設定的「外商運動品牌端」,但也靠著第一份工作的苦幹實幹,換到第二份儲備幹部、第三份外商 FMCG 業務的工作。第一份工作就順利到一流國際級公司的是特例,不要把特例當常例。

雖然第一份工作找得不夠理想,但第二份、第三份再拿到想要的工作,也不賴不是嗎?

 

先從第一份工作開始累積經驗,以及對產業的洞見,有助於往後拿到更理想的工作!

履歷、面試技巧再怎麼好,終究還是要回歸基本面的「實力」,再會寫履歷、面試技巧再好,也不可能越級打怪!對應屆畢業生來說,第一份工作絕大多數取決於你這五年的努力(包含高三考大學)但,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呢?

跟身邊的朋友聊「寫履歷」以及「面試」的時候, 發現大家很喜歡把這兩件事情當仙丹!好像履歷寫得好、面試呱呱叫,什麼工作都可以拿到一樣。完全不是!履歷只是個縮影,是你這段時間經歷的縮影,可以美化、但改變不了本質,就像你的大頭貼可以用美圖秀秀,但美圖秀秀再怎麼用,如花都不會變林志玲!

如前面提到的,影響你第一份工作做什麼的最大變數,是「你這五年的努力」,但第二份、第三份甚至第四分工作,最大變數卻是在你未來一年、兩年、三年的努力!

會想花時間寫這一連串的系列文,是因為看到身邊非常多的朋友,因為對自己的過度自信期望過高、因期望過高而失望,覺得自己的職涯很爛很慘,不是人人都該進顧問業、P&G、 Unilever。

不是人人第一份工作就可以進一流國際企業工作。如果你一畢業就進去,那真的很恭喜;但如果你真的很想進這些公司,今年還去不了,只能怪自己過去五年已經在努力上輸人、成就上輸人,就從下一份工作開始,好好的累積自己吧!

「工作可以是很光明很有希望的,可以是讓人們成就事情、發揮自己特質的舞台」我一直深信這點,也因為深信這點,所以想把這個想法傳播給更多的人,所以寫了這些文章。

本文獲Yourator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

 

 

相關新聞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