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職工作經驗,履歷放或不放?


許多職場人撰寫求職履歷時,經常有這種困擾:整理出學經歷、專業技能後,適合再加入非正式工作經驗嗎?或者,非正式經驗到底可不可以放在履歷上呢?「正式的工作經驗」,指的是曾進入公司,享有完整月薪與勞健保的全職工作;而「非正式的工作經驗」,則是指社團活動、短期實習、兼職打工、打工度假、自由工作、志工活動或持之以恆的興趣等等。

而到底該放不放,我認爲在「新鮮人」與「資深職場人」上,則有不同的動機展現,值得我們來思考:


新鮮人:非正式經驗旨在心態準備與自身潛力

現在職場競爭激烈,我最近與外商客戶聊天,對方提及公司的徵才方式,通常是從200份履歷中遴選出1人。但這個職位會由2名入選者一起競爭,最傑出的一位才能成為正式員工。尤其在疫情嚴峻期間,雇主對於招募的態度是更加保守,意即只希望延攬最有競爭力的人選,即使是挑選新鮮人,也會很重視他們是否已準備好進入職場

因此,缺乏正式經驗的新鮮人,若有實習、打工經歷,請務必放入履歷中。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告訴雇主自己在一、兩年的實習經驗中就建立起某項專業,而是為了清晰表達:雖沒有擔任過正式員工,卻已對職場互動、工作責任有基本概念,再加上,如果經歷與目前的求職目標相關,就更能說服雇主自己確實有心朝該領域發展。例如,求學時對行銷感興趣,便投身相關的實習機會,而現在則希望找到行銷正職,這種連貫性,會讓雇主認為求職者是「認真」想以正式行銷人員的身分參與公司的價值創造,因此即使專業技能不足,公司投入時間、金錢培訓他也很值得。

如果新鮮人並沒有實習或打工經歷,但在學期間很主動參加相關活動、競賽,或曾完成大型畢業專案,也可放入履歷,並以結構化的方式說明自己的貢獻與成果。例如,參與畢業專案時,負責的主要部份為何?產生什麼效益?從中學習到什麼、有何體會?這樣條理分明的整理,可以讓雇主認為自己邏輯清晰、有野心,對職涯有方向感。在表達具備某些技能時,佐證也很重要。例如,與其寫「Word能力不錯」,不如強調能在一段時間內,「協助優化50份文件,有效節省主管校對、排版的時間」,藉此建立可信度。

簡言之,新鮮人的履歷重點,不是強調專業,而是將求學時期做一個歸納整理,從中找到能與求職目標相關的連結,並說服雇主雇用自己是一項划算投資。

資深職場人:非正職工作經驗旨在點出個人特色
進入社會多年的職場人,無論專業或人生經驗都加更豐富,撰寫履歷的課題會較偏向「如何取捨」。為人生帶來重大啟發的志工經驗、深耕許久的興趣,該不該納入履歷?我在帶領履歷撰寫課程時,會鼓勵學員不需要將履歷格式設限,因為篩選非正式經驗的重點,仍是回歸到求職目標

如果現在想轉換領域,而過去曾有與新領域相關的非正式工作經驗,就很適合納入履歷。有位客戶,大學時曾修習過資料分析課程,但畢業後從事的工作與此無關,現在卻想開始嘗試商業分析之類的職位。這種情況下,即使已畢業多年,仍可在履歷中放入修課經驗,告訴雇主:雖然前幾份工作與資料分析無關,但大學就具備了基礎知識與興趣。

或者,如果提及非正式經驗能適時帶出亮眼的個人特色,使雇主留下深刻正面印象,也可考慮納入。例如,在我過去任職於外商軟體業時,曾聽到某單位業務主管提到,他看履歷時會特別留意非正式經驗,譬如這個人選有其特殊興趣,無論是繪畫、音樂等,因為他認為這代表求職者擁有特別的人生觀,或者是生活品味,能擁有不同的話題創造,可以跟客戶建立關係。

如果非正式經驗與正式經驗互相呼應,就非常適合寫入履歷。例如,我曾看過一位業務主管表示自己的興趣是「訓練業務」、「打造高績效團隊」,而且正式經驗也包含許多幫公司審查、培育團隊的任務,因此這項興趣與他的職涯確實能互相印證,既展現了獨特性,對雇主也有足夠的說服力。

總結來說,經驗豐富的職場人,履歷重點仍應該以正式經驗為主,有必要時,才輔以非正式經驗作為亮點。

要放?不要放?回歸「求職目標」來決定
其實,撰寫履歷時要如何選擇素材,都應該回歸自己的求職目標,「正式」或「非正式」並不是最重要的取捨標準,這段經歷與目標職位之間的關聯程度才是

無論是何種經歷,我們都要思考與求職目標有無共同點?是否能成為說服雇主的切入點?或提到這些經驗,是否能強調出自己在人生觀、性格上的特色?若素材無法達到這些目的,其實也不需列入履歷,反而抱持「精簡」能呈現個人與應徵目標的高度關聯性,才會是撰寫履歷中最為關鍵的出勝心態。

本文為獵頭的日常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相關新聞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