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臉盲症名片社交術 跟著專家這樣做就對了
作者:1111發言人黃若薇-著作「沒有目的才有趣」,探討了許多的職場厚黑學。
↑疫情影響,很多人對於未來職涯感到茫然,19年斜槓過18種的職務的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分享自己親身經歷,在著作「沒有目的才有趣」分享必勝訣竅:「只要持續保持學習熱情,”學歷”只是工具,”學力”才是武器!」(圖:1111人力銀行)
「若薇!好久不見啊!」
「你是不是有稍微瘦一點?」
面對這樣常見的招呼開場白,我們常常寒暄一下帶過,甚至有時候離開了宴會廳,轉同問同事「剛剛那位是……」、「陳主任啊,上週才吃過飯的」、「天啊,我居然完全忘記」,這樣的場面你是否也遇過?但成年人的社交,為了不讓彼此尷尬,有時就算根本忘了對方的名字或職稱,還是要意思意思聊兩句。
要說到臉盲,我應該算是臉盲症的重症患者,要不是忘了名字、要不是忘了任職公司,最誇張的是,我也曾經根本不記得有跟對方餐敘過,但對方卻對我的資訊如數家珍……唉!可是這個毛病真的是與生俱來,我也非常不想這麼忘東忘西的,尤其當記者時,認臉、記個人資訊,是非常重要的事。(比如記住一些新聞當事人的臉,在法院才能夠訪問到那些原告或被告)
↑分門別類的歸類當然也是幫助記憶的一個重要方式,資訊放進腦子和手機,才有機會真的變成「有效人脈」。(圖/1111人力銀行)
為了克服這個「非常嚴重」的毛病,我在拿到名片的第一時間,會找空擋拍照,並且在名片旁,記下認識對方的時間地點緣由及外型特色(高、矮、胖、瘦、頭髮顏色長度、或是五官,比如單眼皮、挺鼻樑),如果有加聯絡方式,我也都會在名字旁邊註明清楚,以防自己見過就忘的高能失憶症在隔天發作,在非常不確定的情況下,我會去google看看對方的臉書或IG,加深印象,避免下次見面真的完全不記得對方。
回到家之後,分門別類的歸類當然也是幫助記憶的一個重要方式,但說真的有時候臨時要找,大部分的人也不會把一大疊的名片帶在身上,所以運用手機來管理名片,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千萬不要拿到了就往皮夾或資料本裡面塞,資訊放進腦子和手機,才有機會真的變成「有效人脈」,否則換名片真的就變得流於形式。
另外在加Line的時候,也建議大家在第一時間,傳給對方自己的名片電子檔,以防對方可能有跟我們一樣的臉盲症。
有些人會在名片印上照片,有助記憶,這是最好的情況。若是有重要人士,在現場相談甚歡,在對方允許的情況下,也可拍張合照在照片上註記。若是真的記不得,只好出動同事或朋友,一起幫忙,一人記下幾個,盡可能的把在場的貴賓都詳細記下,避免下次見面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