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校園後 「閒聊」大不同
畢業季節已過,相信前一陣子剛畢業的新鮮人們,已經各自有了新的著陸點。不論如何,脫離校園,面對社會,新鮮人會驚訝地發現,人與人溝通這件事,可能變得跟校園內不一樣。
撰文◎Career編輯部 林裕峯
想想,溝通其實是一件有趣的事。大家都知道,1+1=2,但所謂的「+」,其實就是溝通。當溝通到位,1+1就會等於2,當溝通不成雞同鴨講,那1+1可能只等於1,甚至溝通若錯誤,反倒把事情搞砸了,那就是1+1反倒變成0。
最好的情況是,一個良好的溝通,不但把事情傳達了,甚至還因為溝通啟發對方新的想法,抑或雙方「情投意合」言談非常投機,甚至造成1+1 >2的情境。
畢業前後,「責任」的定義已不同
可以說,溝通是所有結果成敗的關鍵,而這樣的溝通能力,只有人類特有。
而對社會新鮮人來說,如何讓1+1>2,這件事非常重要。畢竟,以前只是個學生,天塌下來有爸媽及師長擋著,就算講話得罪人,或者被說是幼稚不懂事都沒關係。但入社會了,每個人就扛著所謂的「責任」。
這裡也請不要誤會,以為責任的定義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錯了,入社會後,若只做好自己的本分,那就注定等著要被淘汰。在企業中,員工被要求要不斷創造業績,每個員工都要創造比主管預期更好的成果。
談起溝通,還想到另一件事也很有趣。一般來說,當我們把溝通當成一種「工具」時,那麼溝通是要追求一種「結果」,例如業務想要做到銷售,男女朋友想要提升感情,或者媽媽想要教孩子聽話等等。於是溝通必須要有效率,也就是說,要花費最短的時間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但,溝通不一定是一種工具。好比說,在荒郊野外的車站等車時,下一班車還要一小時才到,在車站的人們不免就閒聊起來,這是一種溝通;或者同學或同事沒事閒扯淡,也是一種溝通。
基本上,這是只有人類才有的行為,像是螞蟻、蜜蜂或貓狗牛馬等等,牠們不但沒有語言,就算有互動,牠們的「溝通」也都有一定的目的,例如發情求偶、告知前方有食物等等。
就算是閒聊式溝通,也可能創造新機會
但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提起這樣的「溝通」是什麼意思呢?我想強調的是,也許當你身為學生時,溝通可以是沒有任何結果的打屁閒聊殺時間,但當成為一個社會人,即使是一個看來並無目的的溝通,其實也必須潛藏著後勁。
以下舉個例子:
甲員工和乙員工兩人都是A公司今年的新進業務課職員。某天開會的時候,主管轉達老闆命令,下個月產品銷售業績要達到一千萬。當大家都正在悶著頭苦惱時,主管問大家有什麼想法。
問甲員工時,甲說,他會盡力衝刺,使命必達。話說得好聽,但主管聽了只是皺皺眉頭。問乙員工時,乙卻有不一樣的答案。他說,昨天去參加一個朋友喜酒,剛好同桌有兩位新創科技產業的老闆,談得很投緣,他覺得,「我們的產品可以跟他們結合,肯定有新的拓展機會。」不 久後,乙員工由主管陪同去拜訪客戶,果然後來談出新的商業火花。
隔週又有會議,這回是產品會議,老闆親自主持,主題是有關新產品該加強哪些功能。會中問起甲員工,他又是講些老闆英明、全力配合老闆之類不知所云的話。
但問到乙員工時,他則說起,這些日子搭捷運有注意到那些高中女孩似乎正在流行電子寵物,他也曾開玩笑地和一些年輕女孩搭訕,發現到談起寵物她們就眼睛發亮。就這樣,因為這個情報,公司嘗試將產品結合電子寵物,結果大賣。
後來甲與乙的發展結果怎樣呢?聰明如你應該不難猜到。乙很年輕就升到副課長職位,甲則繼續日復一日過日子,後來因業績不佳自請離職,繼續毫無目標地投遞履歷。
所以別小看閒聊的意義,有心者,即使閒聊都能獲得對工作很有用的情報,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