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創方格筆記術!「A型人」董事長20年不間斷寫出全球霸業
翻開全球工業電腦領導品牌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的行事曆,每兩週去一趟誠品買書,隨後窩在咖啡廳裡埋首閱讀、筆耕2或3個小時,是他數十年來最享受的假日時光。此篇文章,他將首次對外公開獨門的筆記本經營學給讀者。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_圖片來源:卓杜信_Cheers雜誌提供
劉克振給年輕人的學習錦囊:
1.把思考當作日常,養成思考習慣:沒有思考就沒有觀點、不會進化。要成為厲害的人,務必養成思考的習慣。
2.靠閱讀擷取大師精華:多看大師的書,更容易從閱讀中悟得真理。
3.想法要能落地才有意義:讀完書後,一定要把心得整理成行動。沒有決定行動就沒有用,有用,才會一直進步。
劉克振愛閱讀的習慣,在業界廣為人知。讀著讀著,他從管理大師Jim Collins的《基業長青》、《從A到A+》書中找出研華的願景,以「你的熱情是什麼?」、「什麼是你擅長而且可以成為世界頂尖?」、「用什麼驅動你的商業成長?」畫出成就研華霸業的3個成長飛輪,並掛在辦公室的牆上,每隔5年檢視、修正一次。
寫著寫著,他參考《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一書,自訂「克振版」黃色方格筆記紙,發給研華全體同仁自由取用,並在他自訂的筆記分格術寫下經營的困惑,逐一到書店找解答,然後再整理成決策行動。20年來,筆記是他爬梳經營策略的一帖良方,每幾週,他的皮革筆記本就要抽換一疊新頁,可見書寫量之大。
研華共同創辦人何春盛觀察:「劉克振的好學,絕對影響研華成長甚鉅!」
採訪當天,劉克振抱著多本愛書,還有如同介紹藏家寶一般的筆記本,首次對外公開他的筆記本經營學給《Cheers》讀者。以下是他的精采分享。
三個步驟,練習拆解經營難題
我從45歲開始建立「閱讀」這個習慣,今年我68歲。23年來,幾乎每隔週我就會趁放假走訪書店,尋找人生的答案。每次我會買1、2本書,並選一間咖啡廳專注讀,多年下來,我買的書超過千本,有些書我讀後備感收穫,還買來送給同事或朋友,有次一送就是100多本。
細究閱讀的起源,其實始於我在工作上面臨的挑戰。研華明年就要滿40週年,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從草創期的5人,到公司100多人時(目前8000名員工),我發現不再能夠埋首苦幹,自己一直執行、跑客戶,期間遇到的各式挑戰,敦促我必須找到更有系統的管理方式,後來我開始從閱讀中尋找解方。
當面對問題時,我會分成三個步驟來拆解。
首先,反覆地寫跟思考,以釐清問題。原因在於問題通常不會只有一個,所以一定要寫下來,才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
再來,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對我最有效的方式是走進書店,從各式管理書籍中直接「叩問」大師。我的習慣是平均兩週去一次誠品書店,找尋跟近期苦惱議題相關的書籍,每次都很剛好會找到「對的書」,我會買下來並移動到附近的咖啡廳, 從「痛點」開始註記重點,一本書我會反覆閱讀好幾遍,透過反覆思考,會讓我產生「心流」,也就是在心中對於問題有所覺悟。
最後,我會將覺悟變成決策,隔週一進公司寄信給相關同仁,一起執行;或者買書給同仁,召開讀書會,讓所有人的共識定錨。
從思考、釐清問題到產生決策,只要短短兩到三週。
環境越吵越好,越容易產生決策心流
週末兩天,我會安排兩個時段沉浸閱讀,通常一天是到信義誠品書店,買完書後就在附近的咖啡廳點一杯咖啡跟小蛋糕,待上2個小時。另一天則是跟太太在外吃早餐,同時一邊看書。我幾乎不太會在家裡看書,因為太安靜的地方易使我分心、想睡覺,反倒是人聲嘈雜的咖啡廳、機場,更能讓我迅速專注在書中的內容,而且愈吵愈好。
每當要出國旅行時,我也會帶兩本書,我觀察過,在機場看書最容易讓我產生「心流」,所以機場已經變成我的練功房,有時我甚至會刻意提早3個小時出發到機場,只為品嘗1個多小時的閱讀時光。
兩大系列叢書,奠定研華世界性地位
在眾多書籍中,對我影響最鉅的兩套書,一是管理大師Jim Collins(詹姆·柯林斯)寫的《A到A+》、《基業長青》、《恆久卓越的修練》,另一個系列則是日本管理巨擘稻盛和夫的《人為何活著?》、《平凡變非凡》、《人生皆為自心映照》三本書。我正是憑藉這些書中的管理原則,在20年前奠定研華擴大發展的藍圖。
細解研華的「三圓圈」,第一個圓圈代表的是「利他的熱情」,這個出發點會使企業有源源不絕的能量;第二個圓圈是「成為頂尖」,因為企業若不成為頂尖,就沒有價值。但是利他又要成為頂尖時,容易使企業變得狹隘,所以我套用稻盛和夫的「阿米巴原理」制定出第三個圓圈,不斷複製事業群來擴大企業。就像星巴克、蘋果、麥當勞能不斷開新分店、推出新產品,都是基於同一個道理。藉由這個三圓圈理論,研華近年也成功推動擴大BU事業群,即使各事業群之間的產品不同,但營運機制、製造可以共享,有助於快速壯大公司體制。
自己設計方格筆記術,讓覺悟變成決策
除了閱讀,我也摸索發展出一套寫筆記的功夫,除了快速釐清問題,也讓思考變成可具體實踐的行動。我會先拿出筆記本,從各方角度寫下當時的想法與策略,再逐步從原本2、3頁雜亂的筆記,彙整成有系統的一頁式解方。
之所以凡事都要寫下來,始自我是A型人,時常想得比較多、思維也比較細膩,透過書寫,有助於讓我腦海中的思考脈絡更清晰。我從工具書中學到,使用方格筆記本,有助於將想法變得系統化之後,現在我除了隨身攜帶方格筆記本,也印製研華專屬的筆記本給全公司同仁,幾乎所有一級主管都跟著用。
筆記本的格式,是照著我的思考脈絡設計,從左至右、由上而下依序是「Subject(主題)」、「Key point(關鍵)」、「Fact(當前狀況)、「Analyze(分析)」、「Action(行動)」,每個步驟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比如當你沒寫下主題,就無法對準問題的核心;若沒有化為最後的行動,那麼一切就都只是空想,毫無意義。
下班後,聽音頻打開視野
我常用這個格式來思考當前面臨的問題,像我最近就在筆記本寫下傳承、國際化、數位轉型等問題,當寫下來我就更清楚要解決的問題核心,在書店找書時,會更清楚對焦,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考系統。
就連下班,我也沒漏掉把握學習的機會,我每天都會趁開車的通勤時間,設法多接觸一些世界新知,上班途中我會聽廣播,下班時我會聽大陸的App「得到」,我喜歡收聽與自己較無直接關聯的主題,例如明朝滅亡、中國的文字演進史,美國為何成強國等議題,聽書讓我開闊視野、也兼具娛樂。每當要回家時,我就會變得很興奮,或每當要出發去機場時,我也非常期待,那種心情就好像要去一個神祕的地方探險。最近研華與得到簽約,預計2、3個月後,我們全體同仁也可以收聽。
劉克振小檔案
出生/ 1954年(68歲)
現職/研華科技董事長
學歷/台灣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學系
經歷/美商惠普科技台灣分公司儀器事業部業務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