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種科技行銷人才,創新商模讓產值翻倍

混合行銷與科技職能的數位長,跟著成為炙手可熱的職缺。圖片:shutterstock_Cheers雜誌提供

混合行銷與科技職能的數位長,跟著成為炙手可熱的職缺。圖片:shutterstock_Cheers雜誌提供

數位化成了企業疫後轉型最有共識的解方。混合行銷與科技職能的數位長,跟著成為炙手可熱的職缺。

《富比士》雜誌指出,10年前,美國只有12%的企業有數位長(Chief Digital Officer, CDO)這個職務,如今這個數字已提高至65%。

另一個來自管顧公司Gartner 2021年最新十大數據分析趨勢的關鍵數字,更讓人耳目一新。報告中指出,當數位長參與企業的目標與決策制定,商業產值平均會提高2.6倍。

數位化成了企業疫後轉型最有共識的解方。混合行銷與科技職能的數位長,跟著成為炙手可熱的職缺。國內外企業包括LVMH集團、星巴克、友達光電、104人力銀行等,都紛紛在組織中增加這個角色。

最知名的例子,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啟用來自矽谷的Twitter前產品總監傑森‧高曼(Jason Goldman)。

他運用社群媒體分析、廣告運算與網路實測等工具,為歐巴馬連任打贏漂亮的選戰。後來又擔任白宮第一位數位長,主責數位政策辦公室,並推出全球第一個Facebook聊天機器人,建立總統與民眾的溝通連結。

數位長跟常見的資訊長(CIO)、技術長(CTO)有何不同?企業目前的定義、做法不一,也不一定三長都有。

已故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玉山金融控股公司暨玉山商業銀行科技長陳昇瑋曾指出:資訊長負責IT的架構跟服務;數位長負責規劃與提供數位服務;而技術長則負責梳理新興科技並協調整合運用。在金融界,設置這些職務的目的,都是為了讓FinTech(金融科技)、RegTech(法遵科技)、MarTech(行銷科技)發展得更好。

讓新科技落地,必備5力加速轉型

美國數位轉型顧問亞迪安‧包頓(Adriaan Bouten)為文指出,在企業中扮演轉型重要角色的數位長,需要擁有的5項能力是:說故事力、創新能力、對新科技趨勢和產品的敏銳度、執行力和影響力。

「未來成功的科技創新,將奠基於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維,」亞迪安劈頭就提及「說故事能力」。不管企業的產品有多複雜,數位長都要有能力簡化成一般人就能懂的數位語言,打動目標用戶,並強化使用者體驗。

「創新能力」指的是一腳跨在商業思維、一腳跨在數據分析,擁有跨域的制高點,能掌握商業模式的迭代,並以產品與製程的創新相呼應。

「對新科技趨勢的敏銳度」則是點出數位長需要有很強大的知識庫,了解產業已經在發生、未來即將發生的變革。

至於「執行力」,指的是數位科技可能一瞬間翻轉商業模式,以至於數位長在推動專案的過程中,除了深度的科技知識、專案管理的實力,更要有能力去應對組織內部的行政體系和對抗改變的人與文化。「來自管理階層對改變的抵制,可能是最大的障礙,」亞迪安強調,數位長要有能力最小化這些問題,做好敏捷管理。

最後一個能力指標「影響力」,則是數位長底下通常會有跨領域、多元組成的團隊,也經常需要跨部門溝通。因此,必須更深刻思考,如何影響同部門、跨部門的同仁。「數位長不是一個溫順的位置,而是一個需要面面俱到、有前瞻性和策略思考的角色,」亞迪安說。

擁有跨域專業,橋接領域專才

曾訓練1,000,多位企業主管邁向數位轉型的人工智慧學校,近期舉辦了兩場數位長爐邊會,討論台灣企業數位長興起的趨勢。校務長、SAP大中華區前資深副總經理蔡明順在會中提及,金融、電信及醫療等產業,數位轉型最快,也積極引入跨領域的人才,以追上全球發展。

不管是數位長本身或是帶領的團隊,「我認為只有能混血、跨域的人,才能滿足未來人才需要,」 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王俊權說。

他自己就是個好例子。3年前,他從最保守的風險管理部門,轉到新成立的數據研發中心(現為數據暨科技研發處),透過AI、大數據研發,協助公司抓到科技應用的利基。

為了找到不一樣的人,中國信託甚至改造銀行文化、讓內勤人員開始不用穿西裝。目前在數據暨科技研發處120人的團隊中,除了商管背景的同仁,也有擔任IT的資工背景人才,還徵招了多位數學、物理博士。

隨著企業數位轉型的速度加快,可以說任何產業都缺同時擁有數據腦和領域專長的人才。若你有數據分析能力,不妨早早選定1、2個行業深耕,兩者相加乘,假以時日,下一個數位長可能就是你!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王俊權_卓杜信攝影-Cheers雜誌提供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王俊權_卓杜信攝影-Cheers雜誌提供

他用AI技術,省千萬成本

帶領團隊屢獲國內外大數據、客戶體驗等創新獎項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王俊權,3年多前在中國信託成立數據分析部門時,從全球個金風險管理處處長一職轉換跑道。如今,他帶領的跨領域團隊,讓AI科技翻轉服務,影響超過500萬的中信數位客戶。

王俊權開發「智能ATM」,透過民眾臉部表情,辨識提款時是否過度緊張,以偵測異常交易,避免詐騙犯罪行為。他也利用AI大數據爬新聞、排序案件、做人機協作,提升防洗錢的風險辨識與交易監控權,打造流程自動化的智能洗錢防制(Anti-Money Laundering, AML)平台。這讓假警報率降低4.62%,每年節省近千萬元的人力費用。

「當用戶行為移轉到線上,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數據,創造新的經營契機,」王俊權指出。金融業的數位轉型“ABCDE”,指的是5個關鍵的技術交叉使用,包括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雲端運算技術(Cloud technology)、大數據(Data)跟客戶體驗(Experience)。

王俊權比喻,他過去做個人金融的風險管理,比較像是踩剎車,要避免觸法疑慮;現在則是踩油門,得加速企業轉型。「兩者很不同,心態上需要很大轉折,」他強調。

帶動數位改革,最需熱情和領域知識

作為擁有1.2萬名員工的中國信託銀行金融數位研發先導,應該要具備何種特質?

王俊權毫不猶豫地說,有熱情最重要,這也是當初老闆找他接手數據分析部門的最大原因。

「這2、3年的體悟是,每天都在解決問題、創造機會,靠的就是熱情加上理念,」他說。畢竟,這是一個新興陌生的領域,很多事都沒有前例,必須靠極強的自我驅動,才能克服挫折繼續走下去。

其次,就是對於既有產業的領域知識、文化、優劣勢要熟悉,才能在選擇企業數位轉型前進的路線時,避開不必要的轉折、失敗可能,貼著法規走得順利。

他觀察,最終技術相對容易,反倒是怎麼連結業務應用,毫無痕跡地置入到場景中,比發展技術更辛苦。

組成數位轉型團隊,在金融業需要3種人:首先是前端的商業分析師(BA),以傳統銀行人才背景,經濟、統計、法律、商管的業務分析人員為主;中間是擁有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工程師(RD);最後端的「數據IT團隊」,則是負責後台基礎建設、服務、框架系統的IT工程師。

「站在最前面的BA,要分析怎麼切入業務單位的痛點,這種人才很多是儲備幹部出身,有創新思維、也受過銀行訓練,所以接近業務端,知道怎麼轉換成業務語言。」王俊權說,目前這類人才約占團隊的一半,只要再訓練他們理解技術層面,就可以串接業務前線。

第二層的人才,是金融業最稀缺的,也就是擁有深度開發能力的AI科學家。

這些年來,王俊權前前後後面試了約5、600人,挖角許多科技業擁有8~10年的AI高手進來,讓他們的研發成果落地,其中有不少物理、數學、資工博士。

王俊權指出,科技界人才願意跨界,是因為看見金融業正在轉型的風口上,很多新的經營、行銷、管理和科技模式出現,開啟職涯更多的機會與想像。

最後端的人才,則是在業務需求和技術都開發完成後,置入到銀行的系統。「這樣的同仁,以IT背景為主,知道怎麼讓科技合規、穩定地置入銀行系統中,」他指出。

回首過往投入大大小小專案的科技研發,王俊權從不覺得累,也看見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專案成功產生效益,真的創造出新的經營模式。」

在數位轉型、科技研發的道路上,金融業的商業模式正不斷破框,在優化使用者體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有無限可能。

相關新聞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