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腦筋!從學生腦到社會腦

踏出校門後,除了身份轉變之外,更重要的是換腦袋、調整思維模式,從「學生腦」轉為「社會腦」,才能適應職場的生態。

撰文◎Career編輯部

許多在校成績優秀的人,畢業後發展卻差強人意。學歷是謀得第一份工作的主要門票,但是進入職場之後,好學歷並不保證就能一帆風順。

踏出校門後,除了身份轉變之外,更重要的是換腦袋、調整思維模式,從「學生腦」轉為「社會腦」,才能適應職場的生態。

學生腦→工作好無聊,每天做一樣的事

社會腦→基本訓練扎實,蹲低才能跳遠

許多新人抱怨工作單調無聊、永遠一成不變,但《入社第一年的五十堂課》作者岩瀨大輔認為,即使是單調的工作,也有許多方法讓它變得有趣。以會議紀錄為例,他會把「問題點」、「改善方案」寫在會議紀錄裡,再加上他認為有附加價值事項,如提問要點、建議事項等,這就不會覺得做會議紀錄很無聊了。

岩瀨大輔提到,真正的天才,比任何人都注重基本訓練。就像企管大師大前研一,年輕時經常留在麥肯錫顧問公司加班,詳讀公司過去所有的企劃案,看似枯燥的基層工作,如果換個角度當成基礎鍛鍊,看法就會截然不同。

學生腦→我進公司是來學習的

社會腦→告訴公司我能貢獻什麼

新人在做自我介紹時,常說「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請大家多指教。」所反映的心態就是「我是來學習的」,並沒想到自己可為公司做出什麼貢獻。既然公司付薪水給你,自然會期待你有所貢獻。

因此,在把自己介紹給同事或客戶時,不要一直強調自己是剛畢業的菜鳥,這樣不僅沒有加分、還會減分。而是應該介紹你的特長、對組織有何價值。

學生腦→公司或前輩應該要教我

社會腦→職場要主動偷學與模仿

學校的學習是在課堂上、被動式的學習,如果進入職場還被動等別人來教你,注定不會有長進。

社會新鮮人在認知,總以為主管就應該像老師,對自己諄諄教誨,一遇到問題就問主管或前輩,事前根本沒做過功課、也沒有任何想法,誤以為人有義務應該要教你。職場無處不是教室,要學什麼、怎麼學,全靠自己主動。真正的功夫來自偷學模仿,只要有心,學習機會無處不在。不妨在公司內找一位值得學習的前輩,做為自己的職場導師,全方位向他求教,從工作技巧、做事態度到無涯規劃都可以。

學生腦→我只是出力,成敗和我無關

社會腦→每個人都應該「當責」

主管交待任務下來,有些人要主管一再催促才會去做,老是把「對不起,我忘了」掛在嘴邊。歸根究底,就是缺乏「當責」的態度,對工作沒有責任感。

有些人擺出一副「我只是出力,案子成敗與我無關」的態度。必須明瞭每個人工作的關聯性、彼此如何互相影響,並體認到做這件事背後的意義,才能培養「當責」的意識。

學生腦→這麼麻煩的事我才不做

社會腦→只要做過,能力就是我的

積極任事、承擔不願意做的事,機會一定找上門。例如當福委,看似吃力不討好,卻可以結識其他部門同事,成為你在公司的「內部人脈」。>

從學生腦到社會腦,不是要你變得世故油條,而是要知道職場如何運作,減少跌跌撞撞、摸索的時間。

相關新聞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