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加速,青世代成Keyman

新冠疫情爆發,敲響數位轉型的警鐘。圖片來源shutterstock_Cheers雜誌提供

新冠疫情爆發,敲響數位轉型的警鐘。圖片來源shutterstock_Cheers雜誌提供

新冠疫情爆發,敲響數位轉型的警鐘。震耳欲聾的程度,讓全台149萬多家中小企業,都聽見了革新的需求。

而加速第二代接班,遂成為企業脫胎換骨、創造改變最快的路徑之一。

KPMG〈2020全球家族企業調查報告〉指出,多代共同經營的家族企業,推動轉型策略的比率比單一世代高出45%。顯示熟悉網路科技的年輕世代,確實具有較好的應變能力,有辦法在風雨欲來的後疫時代,將上一代胼手胝足打下的江山延續下去。

「企業二代是數位轉型的Keyman(關鍵人物),」2019年正式接下昆豪企業總經理一職、今年37歲的林雷鈞一語道破二代優勢:「我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遠比上一代來的高。」

接班後提前布局,安度疫情衝擊

昆豪企業本身就是個利用疫情「成功轉骨」的例子。

過去,昆豪企業的業務以代工為主,生產各樣電動刀具,客戶包含德國Braun、日本Hitachi等知名品牌。但林雷鈞全權接手後,將自創品牌「奧本電剪」與母公司結合,積極發展電商平台。透過提前部署線上通路,安然度過疫情衝擊,銷售數字不減反增。

上任以來,他也陸續推動內部改革,包含人資打卡系統數位化、開通雲端服務等。
「剛開始,上一代有很多疑慮,擔心會有資安漏洞,」林雷鈞只好耐心向長輩解釋,使用跨國的亞馬遜AWS雲端服務,反而比在缺乏資訊人員的情況下,單純把檔案存放於公司伺服器還要安全。

另一個二代成功出擊的現場,則是首當其衝的餐飲業——在台擁有上千家加盟店的早安美芝城。

第二代經營者李桉榆指出,在疫情前,他們為了優化流程、提高門市效率,自行找廠商開發線上訂餐系統。希望將訂單連結至後台,所有品項、動線、出餐順序都能一目了然。

「系統非常複雜,跟廠商討論了一年多才順利完成,」李桉榆說。然而,起初門市的配合度並不高,因為大部分的加盟主不認為有使用線上訂餐的必要。

沒想到,推出後沒多久,正好碰上本土疫情升溫,變相幫助數位轉型落成。「使用數現在每天都在增加,」李桉榆說。由於顧客只要在手機綁定QRcode,就能不分地點立即點餐,一來能保護門市人員、降低染疫風險,二來是可提高接單率、維持業績水平。這也讓加盟主深刻體會到數位化的重要性。

接班不要急,數位轉型須循序漸進

疫情雖然加速了第二代接班,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全台只有6%的中小企業,具備正式且健全的接班計畫;其餘94%中又有逾7成需要在10年內接班。

這促使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於2018年推動成立「二代大學」。透過業師一對一輔導、私人董事會、講座課程,建立專屬企業二代的共學生態圈。

「二代接班的最大問題,就是溝通,」李育家指出,愈是有時間壓力,步驟反而愈需要從容:「任何轉型都需要循序漸進,而不是躁進。」

對此,二代大學現任校長李紹唐頗有同感,「接班過程至少需要8~10年。」尤其在製造或研發上,二代接班人若不願彎下腰來學習、亦步亦趨地從旁觀摩,即使擁有再多專業,也很難打中痛點,為公司帶來效益。

林雷鈞指出,引進數位工具固然重要,但要能與原先的體制契合,才能將效益極大化。「你不是去改革的,而是去改善、給予幫助,」作為企業二代,林雷鈞認為「心態」是重要關鍵。對待資深幹部有更多理解與包容,遇到問題虛心請教,才能在體制與創新之間,找到最佳平衡。

李桉榆在推動轉型時,也曾遇到資深加盟主反對,覺得被故意刁難。不過,新進加盟主陸續給予的正向回饋,是她的動力來源:「我會一直往前走,並拉著那些願意一起前進的人。」

一場疫情把更多企業二代推上浪頭。但李育家強調,新科技導入之外,還要佐以上一代的管理智慧,才能從裡到外改變企業體質,在充滿未知的疫後戰場上「以變迎變」。

台中精機董事長特助黃怡穎_攝影:廖祐瑲_Cheers雜誌提供

台中精機董事長特助黃怡穎_攝影:廖祐瑲_Cheers雜誌提供

她讓工廠變身美術館 台中精機

「轉型」這兩個字,對成立於1954年、走過一甲子歲月的台中精機,並不陌生。

從早期的牛頭刨床,一路發展至高端自動化儀器,這家以「工業4.0」為目標的精密機械大廠,早已經歷無數革新,近年更斥資35億,打造出占地9,600坪的智慧工廠。

這一次,在風雨飄搖的疫後職場,他們更加大膽,著手進行「品牌再造」。

幕後的主要負責人,是家族第三代、現任董事長特助黃怡穎。

去年中,她開始推動「品牌再造」專案,透過經濟部「台灣品牌耀飛計畫」,找到一對英國兄弟成立的品牌顧問公司薩巴卡瑪,從銷售、服務手冊到形象短片,逐一改版更新,試圖將台中精機的在地好口碑推向國際。

作為長女,黃怡穎比其他兄弟姊妹更早踏入家業。今年38歲的她,個頭嬌小、模樣清秀,跟傳統機械業給人的「黑手」印象,形成強烈對比。

國中畢業後遠赴英國留學,讀到國際管理碩士才學成歸國的她,表示自己「一直都知道總有一天要回去上班。」但不論父親如何明示、暗示,回國後,她卻決定先在外闖蕩。先加入台灣賓士,從事足足三年多的品牌行銷,才心甘情願的「打道回府」。

「我不希望自己的道路是被安排好的,」黃怡穎道出許多企業二、三代的心聲,「我想證明,就算沒有家裡的資源,我也可以找到好工作,進入大企業上班。」

擦亮老招牌,將品牌推向國際

對機械產業一竅不通的黃怡穎,回歸家業後,從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下手,專心改造品牌形象。

從型錄、網站、社群媒體到禮贈品,黃怡穎統統變換風格:「最新的影片簡介,很像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我們把機器擬人化、取名字。」她表示,這些點子並非憑空發想,而是透過與代理商、客戶的訪談,從中了解品牌的形象落差,並準確地將「缺口補起來」。

短短半年的品牌再造,替台中精機帶來亮眼成績。相較2019年,市占率一舉成長約46%。

企業內部改造,從喝下午茶開始

另外,在經營管理上,黃怡穎也做了很多新的嘗試。

首先,她重新調整獎金制度,將原先以年資當基數的計算方式,改為比例制,讓基層員工能因此獲益。

其次,她仿效外商公司的辦公環境,在智慧工廠的休息區設置按摩椅、盪鞦韆,以及兩層樓高的巨大溜滑梯,讓員工能盡情放鬆身心,同時營造活潑年輕的工作氛圍。

整體建築外觀,更是一甩傳統機械工廠的生硬及灰暗,猶如美術館般,充滿現代設計感。

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黃怡穎發起的「下午茶」活動。

為了更貼近員工、了解他們的需求,她每週邀請6位不同部門的同仁,一起到咖啡廳聊天。「我會問他們,公司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黃怡穎笑著說,活動已經進行3年多,至少有400位員工和她一起喝過下午茶。

身處男女比8:1的陽剛環境,黃怡穎無疑為台中精機帶來一股柔性影響力。「她在溝通上很有優勢,能翻轉大家對機械業的刻板印象,」與黃怡穎共事超過10年的資深同仁謝侑庭說。

如今的台中精機,在二代的成全,以及三代的合作無間之下,已然走出一條嶄新的路,足以在疫後時代突破重圍。

相關新聞

Back to top button